“红色+绿色”深融合“颜值+价值”双提升
——安徽六安市全力打造幸福西淠河
夏日傍晚的淠河湿地公园,草木葱茏,白鹭轻轻掠过水面,树荫里洒落下斑驳的光影。西淠河畔的独山镇南焦湾村红露营公园里,市民们在避暑消夏,乐享清凉。融合山、水、茶、竹、人五大元素的驻驾湾风景区,游客络绎不绝。
西淠河苏维埃大桥
从横排头到响洪甸,一路青山蜿蜒,河水清澈、生机勃勃的大美西淠河尽收眼底。
作为淠河主要支流,西淠河曾经孕育了红色的革命火种,如今是安徽省幸福河湖建设的典范。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以来,六安市通过实施西淠河综合治理工程,系统施策,将防洪安全、水源保护、生态修复及整合周边红色旅游资源等结合起来,不但提升了西淠河的“颜值”,而且发挥出河流的多重“价值”。
西淠河风光
全链齐治
让水域环境“活起来”
曾经的西淠河水生态环境问题突出。河道淤塞、面源污染严重、水量下降……生病的河流,也给周边居民带来了痛苦,沿线群众对环境整治的呼声愈发强烈。
近年来,六安市和裕安区两级政府高度重视,统筹规划,下大力气推进西淠河综合治理工程。
“我们累计投入12.39亿元,打造集防汛抗洪、文化休闲、观光旅游功能于一体的幸福河湖。”裕安区河长办相关负责人介绍。
西淠河治理工程以“安澜”为基,筑牢防洪屏障。裕安区通过工程措施,对西淠河两岸进行护坡、护岸,防止发生崩岸、塌坡,减少洪水对河流岸坡的影响;清淤疏浚河道,拆除清理河道管理范围内碍洪建筑物构筑物,提升河流防洪标准。
“通过系统推进干支流、圩区治理,完成西淠河干支流治理42.61公里,新建独山翻板坝和重建、新建排涝涵17座,新建排涝泵站4座,疏浚河道27.66公里。”裕安区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独山镇沙岗店村,新建的生态护岸让河流面貌焕然一新。现在,西淠河的防洪标准提高到20年一遇,水安全保障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
西淠河作为当地的重要水源之一,经过响洪甸水库流入合肥董铺水库,为合肥、六安、淮南三市约800万人口提供生产生活用水。
守护优质水源,六安市坚持以“生态”为核。在西淠河治理过程中,当地水利部门在容易发生崩岸的位置,采取生物护坡方式,沿河流两岸预留30至80米生态缓冲带,最大程度保护利用自然岸坡、草皮缓坡。
独山镇是六安瓜片的核心产区,为保证西淠河水质不受污染,种植茶树时全部使用农家肥。同时,独山镇全面推进西淠河流域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增强河湖生命力,还需让水“活起来”。六安市通过长源电站、独山电站对西淠河进行生态补水,确保水流动起来。现在,西淠河国控断面年均水质达到了Ⅰ类标准,有效保障了流域内数百万人的饮水安全。
六安红色主题雕塑广场
深化“河湖﹢”
让美丽经济“火起来”
西淠河沿岸的独山镇,是“全国第一将军镇”,有“一镇十六将,独秀大别山”美誉。为了让绿水青山的西淠河更好地传承弘扬红色文化,六安水利人开展了一系列“红﹢绿”深度融合的实践。
紧临西淠河西岸,新建的7公里红军大道与西淠河苏维埃大桥相得益彰,不仅方便了当地群众交通出行,更成了当地群众的致富路、幸福桥。
在打造西淠河幸福河湖过程中,裕安区以西淠河两岸规划区为核心,突出红色主题,打造红色文化旅游教育区、滨水生态旅游休闲区,“以绿带红,以红促绿”。当地出台水旅融合发展实施意见,将水利旅游、红色旅游深度融合,全力打造“全景西淠河、全域旅游线”。
裕安区结合西淠河沿岸旅游资源优势,打造特色滨水空间,沿河建成10公里风景长廊、亲水平台等。值得一提的是,在规划时,裕安区以西淠河为主线,分4个区建设独山镇区段生态廊道,串联起周边红色苏维埃城、樱花溪畔、龙井沟景区、六安茶谷等旅游景区,形成裕安西南片红色旅游板块。
六安市不断深化“河湖﹢”模式,通过“河湖﹢文旅”,打造亲水乐水场景,引领“逐水而游”新时尚。
游客在西淠河畔赏景
“我们把治河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实现了水域岸线生态与功能有机融合与协同发展。依托裕安红色研学1号线、独山红露营公园等,助力全域旅游业发展,让绿色发展动能更加强劲,着力把西淠河打造成绿色发展生态经济带、造福人民群众的富民带。”裕安区河长办负责人说。
河畔的苏维埃城旧址旁,文旅局干部周颖正给游客讲解。红色研学、六安瓜片研学基地,已成为六安中小学指定研学基地。裕安区将水利工程与红色旅游、茶文化(六安瓜片原产地)紧密结合,赋予河湖深厚的人文内涵,让水利设施成为传承历史记忆、展现地方特色的载体。
此间青绿,亲水宜居。走在西淠河的青山绿水间,听山歌、观水景、闻茶香,感受诗情画意慢生活,成为群众的假日选择。西淠河“颜值”提升了,也带来了经济“价值”的不断释放。据统计,西淠河年接待游客近200万人,直接贡献经济效益达4亿多元。沿岸一个个美丽的小景点,激活了城乡之美,也点亮了六安人民的幸福生活。
“我们将锚定‘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目标,让‘河安湖晏、水清鱼跃、岸绿景美、宜居宜业、人水和谐’的幸福河湖可观可触可感。”六安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西淠河,这条传承红色基因的河流,正书写着新时代的绿色篇章。
(文:洪安娜 吕陈;图:董昌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