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局长谈节水】金安区水利局局长徐运明:好水是“金” 节水为“安”奋力开创节水治水新局面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金安区水利局 发布时间:2025-08-18 15:13
字号:

好水是节水为安”奋力开创节水治水新局面

六安市金安区水利局局长  徐运明


六安市金安区位于安徽西部,淠史杭灌区核心区域。淠河、丰乐河、淠河总干渠等穿境而过,虽坐拥丰沛水系,却因地处江淮分水岭脊背区域,水资源“易流难留”,常年面临“水困”——全区年用水量4.6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736立方米,属于重度缺水地区其中农业用水占比高达72%,供需矛盾突出,资源紧成为约束区域发展的瓶颈。金安区直面“丰水之困”以农业节水为核心突破口,统筹工业、生活、生态全领域节水,以战略定力、系统思维和创新实践,通过高位推动、规划先行、改革破题、全域协同、刚性约束、标杆引领,在江淮分水岭核心区蹚出了一条破解水资源紧约束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强化政府主导,构建全域节水体系

金安区自2017年全面启动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并于2019年获得水利部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称号,也是安徽省第一批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县(区)。

全面实施计划用水管理2024年,对城区范围外年用水量1万立方米以上的42家非居民管网用水单位下达用水计划量298.52万立方米;42家自备取用水户下达用水计划量7011.35万立方米,严格落实超计划累进加价制度,用水计划管理实现全区覆盖

严格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严格取水许可审批,强化重点行业用水定额管理,落实建设项目节水评价工作,从严控制高耗水项目,将全区用水总量控制目标逐级重点行业和取水户2024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分别下降22.63%、65.95%。

完善政策激励约束机制严格执行《安徽省行业用水定额》,推行居民阶梯水价,对农村水价实施标准化管控,以经济杠杆激发节水动力

发挥节水载体示范引领作用。打造多层次节水标杆,已完成6批次区级节水载体建设和3批次区级节水载体复核,创建国家级节水型灌区1家、国家级水效领跑者1家、省级节水型高校2家、省级节水型工业园区1家、省级节水型企业3家2023年获评安徽省第一批水资源管理规范化体系建设达标县(区)。

深化河湖长制协同护水。节水任务纳入河湖长制考核细则,2024年集中整治河湖“四乱”问题12个,清理垃圾80吨,以刚性约束守护水域生态,2024年区河湖长制工作被授予安徽省先进集体。

二、聚焦农业节水,推动用水方式根本转变

作为水利部第二批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第一批深化农业用水权改革“双试点”县区,金安以机制创新、工程建设和信息化赋能,推动农业用水方式由粗放向集约高效的根本转变,着力建设“设施完善、节水高效、管理科学、生态良好”的现代化灌区

创新机制激发节水内生动力。创新形成金安区深化农业水价水权改革六项机制,印发了《金安区农业水价管理办法》等七个办法,将初始水权确权到用水大户或村级合作社用水组织,配套精准补贴、节水奖励与水权交易政策,利用经济杠杆激发农户内生节水动力。2025年,全区已确权发放农业用水权证352本,确权水量2.41亿立方米;完成74笔水权回购工作,回购水量396万立方米,回购总金额15.84万元;完成农业行业间、跨行业、跨地区多种形式水权交易17笔,交易水量131.2万立方米,交易金额17.668万元,实现“节农补工”的水权交易目标。

不断夯实农业节水工程基础。开展全域范围内干支渠系续建配套及现代化改造建设,整治渠道共54条411km,加固改造、拆除重建与新建泵站13座、节制闸等水闸100座、放水涵1301座、渠下涵3座、渡槽1座、倒虹吸2座、过路涵561座、机耕桥21座;新建管护道路长12.02公里;建设量测水设施及工程信息化等,配套完善取水口、干支渠、田间地头的计量设施,为水权交易和水费精准计收提供物理支撑。

信息化赋能农业用水管理。依托安徽省智慧水利系统和省淠史杭总局数字化灌区平台试点建设县区级数字孪生平台,通过部署智能计量终端、远程监控设备和建设,建立统一高效的金安区智慧水利平台,实现用水数据的实时精准采集、传输与分析,支撑水权动态管理、水量在线调度和水费智能结算,大幅提升管理的精细化、透明化与智能化水平。

三、深化工业与城市节水,挖掘每一滴水的潜力

金安区通过工程措施与智慧化管理,拓展再生水利用渠道、大幅降低供水漏损、构建高效水循环体系,显著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城市水环境韧性,着力深化节水型社会建设。

再生水利用显著提升。建设中财管道科技生产冷却水回用项目;在东城、城北和东部新城水质3座净化厂配套7套再生水水鹤设施,供园林绿化使用;建设苏大堰生态湿地公园,采用“预处理+床表塘”工艺,使主要水质指标提升至Ⅲ至Ⅳ,用于城市景观用水,巩固城市水环境治理成效。再生水利用率达到17.78%。

城市漏损管控成效突出。建立全省首个城市节水管理信息平台,对供水管网实施动态监测,管网漏损率下降至10%以下。依托“六安水管家”集控系统,实现从取水到再生回用的全流程智慧管控,该系统入选住建部智慧水务典型案例。

四、推动全民参与,让节水成为城市名片

金安区坚持“全民参与”理念,以教育为基础,以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节水宣传与实践,着力将节水意识融入城市发展血脉和市民日常生活。

教育筑基,培育节水新生代。成功建成并运营省级九里沟节水主题公园、省级淠河管理所节水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市级立春农业科技园节水教育基地。依托基地常态化开展主题参观、互动体验、科学实验等活动,每年接待中小学生超千人次,将节水知识融入青少年成长过程。

全民动员,营造社会节水新风尚。深入实施节水“五进”活动,近年联合团区委、教育等部门组织开展节水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校园、进社区达上百余,针对不同群体特点定制宣传内容,提升节水知识的普及率

未来,金安区将继续秉持“好水是‘金’,节水为‘安’”的理念,积极探索建立“节水增值反哺”的可持续发展链条,巩固深化农业节水成效,持续推进深化节水型社会建设,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水资源保障,奋力谱写节水治水崭新篇章

标签:
关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