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畅通“微循环” 编织“大水网”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霍山县水务局(文字:褚书林/图片:董昌忠) 发布时间:2024-06-07 10:23
字号:

夏日的霍山,绿树成荫,一条条清澈的河渠交织纵横,展现出一幅河渠连通、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新画卷。经过一年多的紧张施工,霍山县淠源渠灌区综合治理工程顺利完成水下施工任务,于近日全线通水灌溉。清澈的渠水奔向蜿蜒的渠道,在保障沿线区域防洪、灌溉、城市补水、工业用水的同时,展示了“半城山色半城水”的县城名片,为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淠源渠是霍山县最大的综合性骨干引水工程,干渠始建于1959年10月,历经多次建设达到现在49.1km的规模,灌区土地面积100km2,设计引水流量10m3/s,灌区总面积11.4万亩,涉及佛子岭镇、衡山镇、与儿街镇、但家庙镇、下符桥镇及经济开发区等“五镇一区”,共44个行政村470个村民组近10万人。同时担负着城区和沿渠城镇、农村的防洪排涝,为沿线工业、生活、养殖、河道进行供水补水等,是集灌溉、防洪排涝、生产生活、发电、养殖、生态供水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水利工程,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被誉为霍山的“生命渠”“幸福渠”“致富渠”。

淠源渠灌区综合治理工程曾家畈段

淠源渠虽几经修建初具规模,发挥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在供水、防洪和生态等功能要求上,与县域经济发展还不相适应,仍存在输水能力不足、防洪标准低、部分渠堤渗漏严重、渠系建筑物老化、水景观单一等问题。

淠源渠灌区综合治理工程于2023年3月开工,总投资约4.9亿元,治理总长共计18km,分三个方面:一是水利工程部分,主要包括渠道疏浚拓挖、堤防加培、渠道护坡(岸)整治、渠系配套建筑物改造、新建截污管道等18项建设内容;二是景观绿化部分,充分考虑人文、水文和自然景观相结合,利用渠道两侧征地空间约30万平方米绿化建设面积,打造31处大小景观节点;三是信息化部分,建设“智能感知、应用、控制、支撑”四大体系,实现灌区数据的统一汇聚、存储、治理、管理和应用,实现灌区工程安全运行监视、远程自动控制、防汛调度、水资源调度与管理和灌区一张图等功能,实现灌区运行管理信息化。

淠源渠灌区综合治理工程迎驾春风小镇段

工程采用“分段防洪、蓄泄兼施、以泄为主”的设计思路,结合科学、合理、高效的管护措施,构建以防洪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洪水网体系和现代化水管理体系。通过沿线的龚家岗节制闸、柳林河倒虹吸、龙门冲倒虹吸、幽芳河倒虹吸等节点建筑物进行输水调节,保证区间灌溉引水要求;通过金家冲、锥子山防洪节制闸分段控制将城区洪水向柳林河、幽芳河和高庙河排出,采取分洪措施,保证了城区防洪安全;通过潜台渠和钢厂补水闸向城区南北城河进行补水,通过文峰公园、保安补水闸对文峰公园和淠阳湖公园进行补水。同时还整合了幽芳河渡槽段水环境治理工程、迎驾春风小镇段改造等项目,畅通了“微循环”,编织起“大水网”,正在为越来越多的农田送去“生命之水”,为乡村振兴送去“活力之源”。

淠源渠灌区综合治理工程城关段

目前渠道工程已基本完成,整体进度达到95%以上,计划6月底完成项目建设。工程建成后,淠源渠渠首设计流量将达到10m3/s,城区段防洪标准达到50 年一遇,非城区段防洪标准达到 20 年一遇,生活供水和工业供水保证率达到95%,农业灌溉供水保证率达到80%,有效灌溉面积达到6.9万亩,最大程度保障了群众生活、生产、生态三大用水需求,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生命之渠”正以崭新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

霍山县位于淠河源头,境内有佛、磨、白三大水库,是国家级生态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中国天然氧吧、“中国好水”水源地。近年来,霍山县水务局以“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思路为指引,坚持以绿色发展为中心,聚焦水生态、水安全的实际问题,不断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十四五”以来,一批补短板、夯基础、利长远的重点水利工程相继开工,涉及防洪排涝治理、新建小水库、城乡供水一体化、灌区综合治理、水美乡村建设、绿色小水电等6类43个项目,总投资36亿元,水网骨干体系初具规模,水网格局基本形成,为现代化水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于日前通过省水利厅评审作为六安市首个、全省5个第一批县级现代水网先导区之一。

下一步,霍山县将积极落实省、市关于县级水网先导区建设的系列要求,持续优化水网布局,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加强与省市级水网的衔接和互联互通,加快推进淠河防洪治理工程(霍山段)、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安徽省沿淮行蓄洪区洼地治理工程(霍山片)、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高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仙人桥水库等重点水网工程建设,打通县级水网防洪减灾、水资源调配、河湖生态、城乡供水、专业管理的“最后一公里”,同步推进数字孪生水网建设,积极探索创新水网建设运行管理体制机制,切实发挥先导区示范引领作用,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水安全保障,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标签:
关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