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西日报》:我市绘就美丽水生态画卷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皖西日报 发布时间:2022-02-21 15:23
字号:

六安,一片碧水浸润的土地。淮河、淠河、史河、杭埠河、汲河、沣河、丰乐河“一干六支”纵横交错,蜿蜒数百里,六大水库犹如大别山的玉带明珠,水资源十分丰富。水利兴,则仓廪实、农业稳、民安居、城市美,去年以来,我市坚持民生导向,治水兴水谋发展,全面提升百姓获得感,逐梦绿色小康。

在皖西大地上,一条条流动的河、美丽的河、繁华的河、文化的河,正是这座碧水小城奋笔书写的答卷。

见证——家门口的那幅“风景画”

冬日清冷,行驶在金寨天堂寨的盘山公路上,大别山依然披着绿衣,山顶上的雾凇依稀可见。远处,群山青黛色,云雾缭绕,清澈透明的燕子河水,像一条丝带萦绕在苍翠坚毅的群山之中,给人以温柔的拥抱。

隆冬时节,记者穿行在金寨县天堂寨镇前畈河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区,所到之处,河水静流,波光粼粼,冬景如画。

“你看,这就是前两天我爬上山坡顶拍摄的,像不像电视上放宣传片一样。”家住金寨县天堂寨镇前畈村的杜尚雨自豪地放着手机里拍摄的视频给记者看,只见从高而下,大片大片的云雾盘旋在山顶,远处,群山连绵起伏,梯田、步道、房子……山下的一切在靡靡阳光中,变得细小而可爱。“那天正好是个晴天,前一天刚下过雨,从这里可以俯瞰全镇全貌,有山有水,房屋错落,可真美,像幅风景画儿一样。”杜尚雨祖辈居住在这里,他告诉记者,以前,前畈河河岸参差不齐,一遇洪水,两岸受淹,岸坡崩塌,一遇天旱,河水干涸,两岸通行不便,如今,岸线顺畅,碧波荡漾,绿植成荫,交通便捷。“我非常喜欢在河边散步,呼吸着新鲜空气,生活在这座天然氧吧里真幸福!”

走进前畈村,河西大塘是村头的生态小景,也是前畈河小流域治理的项目之一。俯瞰河西大塘,犹如一轮圆月镶嵌其中,微风吹拂,水面清澈,四周建有休闲广场、游步道、廊架、绿地等设施,一栋栋“青砖黛瓦马头墙,飞檐翘角坡屋顶”的徽州民居式建筑沿塘布局,错落有致,近处是水,远处是山,风光如画。

“这个塘可有年代了,”在杜尚雨的记忆中,由于周边住户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各种垃圾随意倾倒,水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过去这里又小又脏,水体混浊,常常会见到各种垃圾漂在水面上,一到下雨,全是污水。”生于斯长于斯的杜尚雨,在前畈村做生意,谋生活,用勤劳的双手致富,后来又进入到村两委,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村容村貌,所以他对于这里一点一滴的变化最为深刻,“原来这里没有护栏,没有亭子,水也没有这么清澈,后来经过小流域治理,接通了污水管道,引出脏水,引入活水,把河道里的清水置换过来,这儿才变美的。”有水的家乡是灵动的、灵秀的,充满灵气的,村里邻居们也都喜欢聚在这里,或拉拉家常,或跳跳广场舞……

一同前来的金寨县水利局水土保持科工作人员洪浩告诉记者,天堂寨镇前畈河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属于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投资1600多万元,于去年竣工验收,位于响洪甸水库上游燕子河水系的源头前畈河,流域面积 81.74km2,主体项目涉及天堂寨镇前畈村、杨山村、马石村、长春村等。“前畈河小流域治理后,减少了水土流失量,提高了蓄水保土、防洪减灾能力,改善了生态环境,达到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效果,实现了生态清洁的小流域治理目标。”洪浩告诉记者,不仅有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也明显,当地发展了茶叶等经济林农业产业,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餐饮、服务业的发展,激活了旅游市场,提高项目区群众的经济收入,提升了人居环境,推动了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特别是经受了去年汛期洪水的检验与洗礼,保存完好,发挥了明显蓄水保土、防洪减灾效益,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一致好评。”

为了一城好水和家门口的风景,天堂寨镇副镇长朱兴润向记者介绍,去年全镇调整落实镇、村两级河长11名,对镇内14个小微水体落实管护主体,定期开展巡河,对全镇河流定期开展“四乱”问题排查,针对突出问题,积极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清理“四乱”问题 1 个,打捞河漂垃圾12立方米,河湖治理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与去年同期相比,我们镇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达标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特别是氨氮提高幅度最大,河道水质总体转好,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无黑臭现象。”朱兴润向记者介绍,“河容河貌也变得整洁有序,全镇25名河道保洁员全天候在各主要河道中保洁,清理岸坡垃圾,打捞水面漂浮物。据工作台账统计,我们下半年光燕子河(天堂寨段)打捞的垃圾量就有20吨左右。”

数说——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全省第一

日前,记者从市水利局了解到,安徽省政府对“十三五”期末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成绩突出的六安等9市人民政府予以通报表扬,我市全省考核成绩第一,荣获优秀等次。“十三五”期间,我市全面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和责任考核机制,坚持以“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代治水思路为指引,强化水资源最大刚性约束作用,筑牢水资源管理基础,全面推进生态河湖建设,各项工作任务超额完成,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统筹合理分水,水资源刚性约束指标体系稳步建立。落实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用水总量持续下降,用水效率不断提升,“十三五”期间,全市用水总量逐年下降,2020年全市万元GDP、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比2015年分别降低50.7%、26.9%。提前完成淠河、史河、沣河、丰乐河、汲河等5条跨县区主要河流水量分配,水资源配置不断优化。大胆探索水权制度改革,出色完成金安区水权确权登记试点工作,全省首宗水权交易顺利落地我市,充分发挥市场在优化配置水资源中的作用,为南方丰水地区水资源使用权有偿出让做出有益探索。

坚持管住用水,取用水监督管理能力不断加强。六安市市先后组织编制《六安市水资源综合规划》、《六安市水资源保护规划》、《六安市水功能区划》、《六安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三五”规划》等一批涉水规划,水资源规划体系逐步健全,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有序推进。推行规划水资源论证制度,完成8个省级以上开发区规划水资源论证,水资源管理效能和审批效率大幅提升。建成市域范围全覆盖水监控信息系统,全面实现年地表水5万m3以上、地下水3万m3以上用水监控,水资源管理智慧化水平实现质的飞跃。

推进系统治水,水生态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编制印发《六安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评价报告》,全面摸清市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水资源承载状况,推进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夯实水资源保护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基础。探索河流生态流量管控,加强河流生态流量保障,促进水生态系统保护修复,营造健康水生态系统。锚定“喝好水”目标,完成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评估,落实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监控,全市水源地供水保障率逐步提高,水质达标状况维持在较好水平。全市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升至100%,全市地表水国家考核断面达标率100%,水功能区水质达标情况稳步向好。统筹考虑市情水情以及历史人文、红色基因、治水文化等特色资源,纵深推进幸福河湖示范建设,高标准完成9条省级幸福河湖示范段建设,形成了一批治水效果明显、管护机制完善、可复制推广的典型案例。

落实全面节水,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持续提升。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印发《国家节水行动六安市实施计划》,积极推进节水评价制度,率先制定市级地方用水定额标准,推进全市深度节水、极限节水。大力推进工业、农业、城镇和生活等各领域的节水工作,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我市金安区、金寨县、霍山县等3县(区)先后建成县域节水型社会,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大幅提升,县域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积极开展节水载体建设,提高全社会节水意识,创建303家市级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81家省级节水型企业、31家水利行业节水机关(单位)、1所节水型高校等一批节水载体,节水理念深入人心,节水行为逐渐形成。

“我们印发实施的六安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中共谋划项目239个、计划投资284亿元。”市水利局规划计划科科长高伟表示,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加强需求管理,把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能力作为刚性约束,贯彻落实到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中,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助力全市“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跨越式转变。

采访札记:河湖安澜 水润千秋

人类喜欢逐水而居,城市是因水而兴,水是一座城市的重要承载。对于生活在六安这座小城里的人们而言,最直接的感受是,不仅家门口的公园、绿地变多了,大大小小的湖泊、河流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源于水生态的改变。

古往今来,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史也是一部兴水利、治水患、除水害的历史。水利人冬战严寒、夏斗酷暑,常年奋战在建设工地,精心守护着母亲河,每一条灌渠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每一座水库都是一处迷人的画廊,每一个泵站都是一个跳动的音符,每一所电站都是一组交响的乐章。水工程、水生态、水文化、水旅游,“绿水青山”在发展中不断转变为“金山银山”,水美乡村成为家门口的那一幅风景画,皖西人民真真切切看到变化、实实在在得到实惠。

芦苇摇曳荷花娇羞,碧波荡漾鸟儿喳鸣,清澈的自来水流淌家中,带着近600万人民沉甸甸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水清岸绿的优美画卷入梦来……入夜时分,皖西大地,河湖安澜,倒映出万家灯火。

标签:
关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