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2022年水资源管理工作要点》的通知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水资源管理科发布时间:2022-05-24 16:21
字号:

各县区水利(水务)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水利工作会议精神,扎实做好全市水资源管理和节约用水工作,现将《2022年水资源管理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2022年5月24日

2022年水资源管理工作要点

2022年全市水资源管理工作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认真落实国家、省、市水利工作会议精神,以“合理分水、管住用水、强化护水、全面节水”为主要工作内容,以提升水资源管理水平为目标,强化水资源监管基础,提升水资源监管能力和水平,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统筹推进合理分水,健全水资源刚性约束指标体系

1.严格水资源管理控制指标。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规范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规划水资源论证和水资源论证区域评估,从规划源头促进产业结构布局规模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进一步落实2022年度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控制指标,强化水资源总量消耗和强度管理,严守各项水资源管理控制指标红线。

2.落实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成果。全面落实淠河、史河、汲河、沣河、丰乐河等河流的水量分配成果。按照淮河、史灌河水资源调度计划,科学编制《年度水量调度计划建议》。

3.加强生态流量(水位)管控。继续抓好杭埠河生态流量、城西湖生态水位保障工作,落实管控主体责任,强化保障措施,确保生态流量(水位)满足管控目标要求,维护河湖生态系统健康。

4.开展重点河流水量调度方案编制工作。贯彻落实《水资源调度管理办法》,按照水利部、省水利厅统一部署,开展汲河、沣河等重点河流水量调度方案编制,全面强化水量调度管理,提升水资源开发利用监管能力,加快形成目标科学、配置合理、调度优化、监管有力的水量调度管理体系,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二、坚持管住用水,实化取用水管理措施

5.强化取水许可监管。依法规范取用水行为,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严格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审批,强化取水许可电子证照应用,严控、严管、严惩无证取水、取水许可证失效、超许可取水等行为。开展取用水管理专项整治行动“回头看”,依法规范落实,做到底数清、信息全、数据准,加大违法取用水查处力度,规范取用水行为及管理秩序。

6.加强取用水监测计量。进一步提高取水计量率和在线计量率,实现全市地表水年取水量5万立方米、地下水3万立方米以上非农取水口,以及5万亩及以上农业灌区在线监测全覆盖。强化取水监测计量设施运维管理,落实取水户计量主体责任,规范取水户计量设施检定校核工作,规范建立取用水台账,保障监测数据准确有效。

7.强化水资源论证区域评估成果应用。对已经实施水资源论证区域评估的开发区内建设项目,推行取水许可告知承诺制。严格对照开发区水资源管控措施清单,开展监督检查,督促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及时纠正不符合水资源管控要求的取用水行为。

8.规范水资源统计管理。全面贯彻用水统计调查制度,按时完成用水统计调查直报管理系统内数据填报和审核工作,强化用水总量核算和数据质量审核。做好名录库维护管理,及时更新完善取用水单位信息。规范水资源年报统计,及时发布2022年水资源公报。

9.开展水资源管理规范化建设。抓好水资源管理提档升级专项行动成果转化,以县级行政区为单元汇总形成提档升级对象名录,充分运用《六安市水资源管理提档升级建设技术要求》,为做好全市水资源管理工作提供有力支撑。适时开展以水资源管理、节约用水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促进取用水规范化管理。

10.加强水资源费征收管理。依法规范水资源费征收,严格执行超计划超定额取水累进加价制度,按标准、按计量、及时足额征收水资源费。加强水资源费用途管理,对水资源费项目工作完成情况开展绩效评价,专款专用,做好水资源各项管理工作的资金支持。根据国家、省部署,配合有关部门适时开展水资源税改工作。

11.抓好水资源管理考核。继续采用日常考评与终期考核相结合方式,重点围绕关键指标是否完成、重要措施是否落实、突出问题是否整改等,做好2022年度政府目标绩效考核及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

三、落实管水护水,强化水生态保护治理

12.加强地下水管理和保护。全面贯彻落实《地下水管理条例》,强化地下水井开采信息维护,完善名录内开采井新增、退出信息的动态更新机制。开展地下水状况调查评价工作,规范地下水保护和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促进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13.扎实做好水源地保护工作。根据《安徽省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名录》,切实掌握饮用水水源地管理动态,确保居民饮水安全。分级开展水源地水质监测,做好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评估,找出问题短板,推动整改提升,做好水源地保护工作。

四、推进全面节水,落实节水各项重点任务

14.落实节水标准体系。在计划用水管理、规划和建设项目节水评价、节水载体创建、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等方面,全面贯彻《六安市行业用水定额》,发挥定额的标准作用。

15.落实节水评价机制。按照《关于开展规划和建设项目节水评价工作的指导意见》和 《规划和建设项目节水评价技术要求》,全面落实节水评价机制,严格把握节水评价程序、技术要求和结果运用,认真落实节水评价登记制度,从严叫停节水评价不通过的规划和建设项目。加大节水评价核查抽查力度,对节水评价内容及其登记表、节水评价统计台账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在年度考核中从严把握,促进提高节水评价质量。

16.严格计划用水管理。按照《计划用水管理办法》要求,根据下达的年度用水计划,分级分类建立台账加强管理,规范用水行为。对需调整用水计划的用水户,提前申请报批;对超计划超定额的用水户严格执行累进加价制度。

17.推进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实现全市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全覆盖,6月初完成舒城县、裕安区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市级验收并申报省级验收,12月底前完成叶集区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市级验收工作。严格落实《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管理办法》,巩固深化已建成的县域节水型社会节水成效,推动达标建设提质增效。

18.加快推进节水型企业、节水高校建设。持续巩固提升已命名的节水型企业建设成果,加大重点高耗水企业创建省级节水型企业力度,10月底前完成安徽富凯矿业有限公司省级节水型企业建设并申报省级验收,11月底前各县区创建至少1个市级节水型企业并获得市级命名;力争安徽首矿大昌金属材料有限公司创建全国“水效领跑者”称号;推进创建安徽国防科技学院省级节水型高校。

19.推进节水型灌区、节水型园区、节水教育基地建设。结合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8月底前,完成金安区木南农业示范园灌区、霍山县淠源渠灌区、舒城县杭北灌区节水型灌区市级初验并申报省级验收,完成金寨县灌口集灌区节水型灌区建设实施方案批复工作;9月底前,完成安徽六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安徽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级节水型园区市级初验并申报省级验收;加强节水教育,完成霍邱县节水科普馆(霍邱县中小学节水教育基地)、金安区立春农业科技园中小学节水教育社会实践基地、金安区淠河管理所省级节水型教育基地创建并申报省级验收,推动各县区市级节水教育基地创建工作。

20.推动开展合同节水。因地制宜,开展金寨县嘉盛纺织园合同节水工作,9月底前完成合同节水成果上报省厅。

21.积极推进非常规水源利用。大力推进非常规水源利用,严格执行《安徽省节约用水条例》。落实高耗水企业优先使用中水的要求。2022年,再生水利用率比2021年有明显提高。各县区要结合各类节水型载体创建,加强雨水、中水、灰水等非常规水收集利用,减少新水取用量。

22.扎实开展节水宣传教育。与中国水利报、皖西日报等主流媒体合作,宣传好我市节水声音,在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水利部县委书记谈节水等网站力争多刊登六安节水成效。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重要宣传节点,推进节水护水志愿行动,推动节水宣传进校园、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引领社会形成珍惜水、节约水和爱护水的良好风尚。10月底前,霍山县、金寨县完成“县委书记谈节水”工作,在全国节水办网站发布。

五、强化水资源管理保障,促进管理责任落实

23.加强党的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治水重要论述,深刻理解“节水优先”的科学内涵、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政治能力和专业水平。对标中央、省、市水资源管理工作部署,全面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及省委、市委工作要求,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六安落地生根。

24.完善工作机制。充分利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实施国家节水行动任务分工等平台,推动建立信息互通、资料共享、成果共用、联动迅速的部门协作机制,统筹协调解决水资源管理过程中的问题,扎实完成2021年度省级、市级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

25.深化宣传教育。各县区要制定宣传计划,积极开展水资源管理及节约用水宣传工作,展现水资源管理队伍的良好工作风貌,营造水资源管理良好工作氛围。加强水资源管理业务培训,着力提升基层水资源管理能力,配强水资源管理队伍。

26.落实资金保障。各县区要积极建立有效的激励引导机制,多渠道增加水资源管理及节水工作投入,主动发挥市场主体的积极性,研究细化财政配套措施,认真抓好政策落实。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点击“我要问”在线咨询,也可以拨打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或者拨打市长热线:0564-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