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水利局2024年工作总结报告
2024年,六安市水利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和年度目标任务,抢抓机遇、奋勇争先、争做示范。全国山洪灾害防御工作会、全省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以奖代补现场会暨水土保持工作会等重要会议活动相继在我市召开。我市被确定为5个市级现代水网先导区之一,霍山县为县级水网先导区。市水利局荣获全国公共机构水效领跑者称号。裕安区汲东干渠入选省第四批幸福河湖名单。
一、聚焦水利部门主责主业,推动全市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擘画蓝图,高质量打造安徽省市级水网先导区。紧紧抓住国家推动水网建设的契机,进一步强化规划引领作用,提请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水利高质量发展大会,印发《关于推进全市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和《六安市水网建设规划》,谋划储备总投资超1000亿元的重点水利项目538个,充分发挥市级水网协同融合的纽带作用。同步修编《六安市城市防洪规划报告》,积极争取财政资金1000万元用于“十五五”重大水利项目前期谋划和研究,提前谋划储备重大水利项目,未来三年围绕防洪排涝、行蓄洪区建设、区域引调水、灌区现代化改造、农村供水保障、水土保持等领域共谋划6大类98个重点项目,总投资312亿元。
(二)大干快上,快速推进重点水利项目进度。持续扩大水利建管融资渠道,积极申报中央预算内投资、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和银行贷款,不断争取各级水利资金支持。2024年度全市落实全口径水利投资71亿元,完成投资70亿元,年度落实、完成投资均居全省第1位。落实水利工程三级调度机制,建立年度重点水利工程台账,专班推进水利项目前期工作,目前列入省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的188个项目前期工作完成率达95%。洼地治理、金安区东河口水库、中小河流治理等35个增发国债项目快速推进,顺利完成重点水利工程年度建设任务。
(三)防患未然,落实落细水旱灾害防御措施。压实防汛责任。完善市级水旱灾害防御包保责任制,及时调整63个乡镇608个村山洪灾害防御责任人以及1932名小水库“三个责任人”。制定印发《水利系统应对大洪水工作机制的工作方案》,充实入库市级水利工程抢险技术专家101人、水利工程抢险企业35家,储备防御物资400万元。排查整改隐患。坚持“汛期不过、排查不停”,全方位、多轮次开展水库、山洪灾害、堤防、涉河工程等多项重点部位度汛风险隐患摸底排查。度汛风险隐患全部于汛前完成整改或落实了安全度汛措施。强化“四预”措施。全面加强监测预警系统运行维护和管理,1091个雨水情自动测报站点到报率在98%以上。及时修编蓄滞洪区、山洪灾害防御预案、水库调度运行方案和应急抢险预案等,预案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提高。组织开展市、县、乡、村四级实战演练,全链条展示“防、抗、救”一体化实战应对。有效应对强降雨。针对多次强降雨过程,提前部署做好防范工作,加强值班值守,成功应对梅雨期4轮强降雨,全市水旱灾害防御形势平稳,高效处置汲河固镇段险情,未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成功实现“四不”目标。
(四)民生为要,建管并重保障农村供水安全。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供水保障的要求,按照“建大、并中、减小”的原则,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区域供水规模化、小型工程标准化、分散供水安全化进程。2024年共投资10.34亿元实施113处农村供水升级改造工程和474处集中供水工程维修养护项目。完善农村供水投诉处置工作机制,梳理今年以来农村供水投诉件3401件,对暴露出来的短板弱项建立清单台账,逐一制定落实整改措施,实现动态清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底线。
(五)集约节约,严格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合理分水。严格用水总量和用水效率控制,分解下达全市2024年度区域用水计划,编制长江、淮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推动裕安区水权确权登记,创新开展叶集、金寨跨区域水权交易,交易水量1000万m3。管住用水。持续推进水资源管理规范化建设,实现7个县区规范化建设全覆盖。强化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管理,完成水资源论证报告63个,新办、延续取水许可证105本。开展全市取用水管理巩固提升行动,全面摸排全市622家工业企业和16个重点行业用水情况,严格查处违规取水问题,建立健全违规取水问题“动态清零”制度,排查违规问题158个已全部动态清零。全面节水。制定印发《六安市2024年水资源管理和节水调水工作要点》,下达657个自备水取水户2024年取水计划,落实566个年用水量1万m³及以上的工业服务业单位计划用水管理工作。积极开展“节水贷”融资服务,促成金寨县嘉盛纺织园和金寨农商行1000万元“节水贷”。
(六)提质增效,统筹开展水生态治理保护工作。以河湖长制为抓手,统筹推进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工作。发布《六安市2024年市级河湖长任务清单》《六安市2024年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要点》,开展淠河等8条市级河流新一轮“一河一策”实施方案修编。坚持示范引领,推动2024年6条省级和1条淮河流域幸福河湖建设。不断提升河湖管护能力,完成堤防划界1628公里和6座中型水库库容曲线复核,建立水普外河湖名录。常态化规范化开展河湖库“清四乱”和河湖突出问题警示片暗访拍摄,目前,共发现50个问题均建立问题清单,稳步推进整改。不断强化河湖生态流量保障,严格生态流量泄放,主要河流及188座小水电站生态流量基本稳定达标。
二、2025年重点工作安排
(一)建管并重,梯次推进水利项目建设
2025年市水利局将按照谋划一批、建设一批、验收一批的要求推进各类水利工程建设,在争项目、建项目、管项目、用项目上下功夫,实现水利工程接续建设、压茬推进的良好局面。一是加强项目储备。深入研究水网、国债等水利领域项目建设等方面政策,吃透精神、明确重点,进一步提高项目储备水平的能力和项目谋划的精准性。积极谋划争取淠史杭灌区现代化改造等水利领域“两重”项目。对接淮河流域新一轮防洪规划,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和省水利发展“十五五”规划。二是加快项目建设。精心组织各县区提前启动2025年重点项目申报,切实做好重点项目储备转化为开工项目的工作。初步打算,2025年推进重点项目51个,其中续建14个、新建37个,总投资22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5.3亿元,其中省以上计划项目40个,市县自主立项项目11个。重点推进行蓄洪区建设工程、洼地治理,淠河、史河防洪治理工程,淠史杭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中小河流治理、水土流失小流域治理以及农村饮水、幸福河湖建设、小水库维修养护等面上项目。三是加大建管力度。加强重大水利工程跟踪督导与调度,压实参建各方主体责任。强化在建项目的质量和安全监管,将质量考核、项目稽察、抽查工作贯穿始终,做好水利工程标后履约监管工作。持续开展水利建设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年活动,促进各县区专业化项目法人能力提升。
(二)提质增效,不断增强水利行业治理能力。不断强化水利行业管理能力建设,构建协同高效的水利管理体系。一是加强水资源管理。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利用制度。2025年用水总量控制在25.23亿m³以内,万元GDP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2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20%。深化合同节水管理,力争实施1项合同节水管理项目。积极探索和规范推进水权交易,持续开展县域水权确权登记工作,完成淠史杭灌区农业用水权改革工作。按照部署推进水资源费税改革。持续做好主要河湖、小水电站生态流量保障工作。二是加强河湖管理。健全河湖管护责任体系,推动河湖长制长效落实,加快推进霍山县河湖长制“能效”提级县建设。加强河湖岸线管理,严格涉河湖建设项目审批,深入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强化河道采砂监管,持续开展砂场标准化建设,规范河道疏浚砂综合利用,严厉打击非法采砂,实现河道砂石管理安全生态、规范有序。三是加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推进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工作,完成3座水利工程以及中型以上排灌泵站标准化管理达标工作。积极实施电站大坝安全提升工程,为208座水库大坝建立健康档案。
(三)统筹城乡,持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深入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区域供水规模化、小型集中供水规范和分散供水安全化建设。一是完善工程体系。坚持“建大、并中、减小”的原则,深入推进农村供水工程城乡一体化、区域规模化和小型集中供水工程规范化建设,投资7.5亿元,实施73处农村供水升级改造工程和260处维修养护项目,进一步完善农村供水工程体系。二是深化农村供水工程运营改革,将剩余188处农村供水工程纳入统管,全面实现农村供水县域统管。目前,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8.6%,规模化供水人口比例达到92%,预计到2025年底,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9%,规模化供水人口比例达到94%。三是优化农村供水服务。持续跟踪12345热线等各类群众投诉,聚焦水压、水量、水费、水质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督促各供水经营服务主体及时解决群众诉求,提升服务品质。
(四)守牢底线,夯实水旱灾害防御基础。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树牢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围绕“监测预警、水工程调度、技术支撑”三大职责,细化“汛前、汛中、汛后”各项工作,确保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有力有序有效。
2025年1月2日